English

“读书无用论”在贫困山区抬头

家庭贫困、教学质量低、打工潮兴起……这些使得——
2000-07-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时值暑假,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的老师们又在为下学期能有多少学生返校而犯愁。因为近几年来,每逢开学,都有很多学生不来上学,辍学率最高时达到12%以上。据大化县教育部门的统计,1998-1999学年度,大化县小学、初中因各种原因而辍学的人数分别为4320人和1342人,辍学率分别为8.5%和9.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辍学率更高,而又以女童为最。

教育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一面旗帜,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至1999年,全县已有14000多学生走出贫瘠的大石山区,进入各大专院校深造,其中录入北大、清华的考生就达38人。县教育局局长潘瑞杰告诉记者,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重视教育传统的县,“读书无用论”近几年来却开始反弹,小学、初中的辍学率越来越高,一些边远山村小学入学率只有60%左右。

辍学率居高,已不只是一两个学校、一两个乡的事。据自治区教育厅提供的数字,1999年,广西边境及经济欠发达地区50个山区县小学、初中分别辍学3.85万人和4.8万人,辍学率分别达到2.44%和6.41%。而且,随着年级升高,辍学率也呈上升趋势。

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防止学生流失,从广西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一些地方甚至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当有学生辍学时,从老师到校领导都要三番五次地想尽办法去动员,但是辍学率却继续呈现升高态势,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看,单靠教育部门和学校本身难以解决,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办学质量不高,是贫困山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诱发“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原因。当电脑教学正在逐步进入城市课堂时,长期封闭在大石山区的老师们所理解的教育仍然仅仅是教孩子读几本书,识几个字。他们自身的知识迫切需要充实、更新,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迫切需要引进新的东西,但因为贫困,他们极少有机会走出山区去接受新观念、新知识。都安县某中学一位总务主任到南宁出差,专门跑到火车站,为的是一睹火车什么样。而全县6000多教师中没见过火车的超过半数。教师素质、教师见识的缺乏,使山区教学质量低下,加上教学内容游离于经济社会以外,农科教缺乏有效的结合形式,满足不了学生及家庭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最终导致学生厌学,家长觉得读书无用,越读越亏。

“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也受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影响。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包分配,一些来自山区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就业遇到困难,影响到辛辛苦苦送孩子读书的家长的积极性,从负面也强化了周围一些群众不愿送子女读书的旧观念。他们认为,花上万元钱送子女读书,还不如拿这笔钱给他盖房子、娶媳妇划算。

应该说,山区孩子辍学率升高,最根本的原因仍是学生家庭过于贫困。我国虽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各种学杂费、课本费对山区的贫困家庭来说仍然不菲。目前,小学每学期缴100多元,初中200元以上,一些山区特困乡村农民很难拿出学费让子女上学。为了不让学生流失,一些学校采取缓缴或减免费用的办法,不少老师勒紧裤带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资书籍费、杂费和作业费。以大化县为例,据统计,1992年至1999年中的8年中,中小学教师为贫困生垫资书杂费用、学生又不能偿还的有16万元。都安县1999年4月统计,这一学期开学时就有2300多老师为学生垫资,总数近15万元。各学校靠的是从每个学生收取的10元杂费来办公,由于杂费收缴困难,他们买教案本、粉笔和煤油都成了问题。而一些学生经反复动员回校后,又因为学习后续费用跟不上,不得已中途又得退学。

另外,外出打工潮的兴起,也是导致山区孩子辍学的重要原因。外出打工既能赚钱,又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这对于大多数虽然坐在课堂却常常食不裹腹的孩子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于是他们也纷纷加入到外出打工的队伍里去。很多家长对此更是乐此不疲。

贫困、“读书无用论”导致山区孩子辍学率升高,远离现代教育,使山区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节拍,永远贫困。令巴马瑶族自治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蒙东月难过的是,她曾经蹲过点的东山乡弄腊屯又返贫了。当初,为了该屯的脱贫,县乡两级可没少花力气。对屯里19户特困户,县里甚至采取每户赠送一头母猪,人均赠送一头羊的方式,希望帮助他们脱贫。不想一年后,大部分羊死了,有一户的母猪养了三年至今尚未下崽。原来,这个屯的71个劳动力中,近一半是文盲,由于文化太低,羊养不活不说,竟连母猪何时发情何时配种都不懂。她说:“如果每户都有一个文化人,哪怕是念过几年小学,能看懂饲养资料,便不会出现这等笑话了”。正是出于对山区教育的强烈忧思,山区的教育工作者们自觉地为“一个都不能少”而殚精竭虑,努力工作。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